告士打道(Gloucester Road),位於港島灣仔區,西起夏慤道/軍器廠街交界,經過分域街、盧押道、柯布連道、菲林明道、史釗域道、杜老誌道、馬師道、堅拿道西、堅拿道天橋/海底隧道港島出入口的灣仔交匯處、堅拿道東、波斯富街、鴻興道天橋、景隆街、維園道、百德新街、加寧街、京士頓街、記利佐治街、大坑道天橋、糖街路口,向東延伸至高士威道近摩頓臺。
作為港島北岸的主幹道路,介乎波斯富街與夏慤道之間一段西行綫另設「告士打道輔助道路」(Gloucester Road service road)。
歷史[]
港英政府1921年在灣仔進行填海工程,將海岸線由莊士敦道向北推進及闢建多條新道路。1929年6月14日,政府刊憲公布新填地15條街道名稱,其中位處海濱的通衢大道獲命名為「高士打道」,是一條海傍雙線雙程道路,連接金鐘軍器廠街及銅鑼灣波斯富街。
至於填海得來的36公頃土地,其時政府為舒緩人口壓力,就在這片土地上蓋了360座四層高唐樓,井然有序。座落門牌123號的灣仔警署於1932年啟用,同樣樓高四層,採用新古典式對稱U型及流線型設計,警署內的傳統壁爐、樓梯、門窗及窗框,充滿三十年代建築物特色[1]。座落門牌72號的六國酒店,其歷史可追溯至1930年,陸海通集團創辦人陳任國在灣仔填海區購地建酒店,1933年10月6日「六國飯店」正式開幕,樓高七層,當年是港島最高建築物,亦是灣仔首幢設升降機的樓宇。[2]
在日治時期,告士打道一度改稱「東住吉通」[3]。直至20世紀中,灣仔沿岸一直屬英國海軍用地,告士打道為海員及海軍之家所在,俗稱「些剌堪」,即 Sailors’ Home 粵語音譯是也。隨著政經形勢轉變,這些軍事用地幾乎已全部轉作商業發展。
戰後發展[]
60年代末,海岸線從告士打道再向外推移;不過,道路以北的新填地空置了好一段時間才得到發展。門牌一號的香港演藝學院,於填海工程完成十多年後始成立;位於演藝學院對面的美國萬通大廈(現為中國恆大中心),填海前是臨海而建的英國海軍俱樂部。
位於海底隧道口的灣仔交匯處,是港島交通心臟地帶,環迴道路承接了海底隧道吞吐著的車龍,連結了港九以及港島東西區的交通。上世紀60年代,這個繁忙交通樞紐所在地仍是一片蒼海,到1969年因應香港第一條海底隧道建造工程,填出一大片土地,而這一路段的海岸線亦從告士打道推移至鴻興道。新填地連接了隧道入口,也同時把隧道口西側的奇力島,與港島連成一體。
柏寧酒店和維多利亞公園之間的一段告士打道,以前是一條運河,牛奶公司銅鑼灣冰廠的冰塊也靠這條運河運輸。七十年代初,運河被填平,築建成告士打道延伸段。[4]
寬闊的告士打道,打破沿盧押道一路走來之舊年代,宣告一個嶄新時代登場。新填地上的政府大樓群、藝術中心,以及金光閃爍的摩天商廈;建築物無論在造形與功能上,均與告士打道以南的舊灣仔分屬兩個世界。
1985年底,陸海通集團把六國飯店改建成現代化酒店暨商廈,六國中心與六國酒店1989年11月在原址落成。人民入境事務處總部由1990年1月22日起遷往告士打道7號灣仔政府綜合大樓第二座,取代尖沙咀總部[5]。運輸署於4月25日宣布,介乎維園道與景隆街之間一段告士打道西行線進行擴闊道路工程,提供多一條行車綫,有關工程為期約4星期。[6]
近馬師道天橋之告士打道東行最外行車綫,由1992年1月21日起完成擴闊工程,從而增加通往北角和東區海底隧道的行車綫至兩條,有助將車龍縮短,紓緩交通擠塞情況 。[7]
門牌123號的灣仔警署屬二級歷史文物建築,政府決定收回另作發展,將會活化成酒店,而警署轄下各部門和約700名警員,已於2010年10月11日至11月22日期間悉數遷往軍器廠街警政大樓。[8]
道路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話別灣仔警署 細味往日情懷〉,香港警務處《警聲》第932期,2010年11月17日。
- ↑ 〈曾是港島第一高樓 戰時被炸掉一角 六國酒店80歲 緬懷一蚊房租〉,《蘋果日報》,2013年8月11日。
- ↑ 日治時期:日化政策,政府檔案處網站
- ↑ 我是灣仔文化人—丁新豹:東角拾遺,城市日記第030期,2017年2月27日
- ↑ 〈人民入境事務處總部遷址〉,《政府新聞公報》,1990年1月17日。
- ↑ 〈銅鑼灣交通改善計劃〉,《政府新聞公報》,1990年4月25日。
- ↑ 〈新交通管理計劃紓緩海底隧道擠塞〉,《政府新聞公報》,1992年1月20日。
- ↑ 〈灣仔警署報案室今搬遷〉,《明報》,2010年11月19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灣仔區道路列表 | |
---|---|
灣仔北 | ![]() |
大佛口 | 日街、月街、星街、船街、捷船街、電氣街、光明街、聖佛蘭士街、進教圍、秀華坊、山坡臺、厚豐里、適安街、永豐街、永豐西街、永樂里、天寶街、萬茂里、聚賢里、晏頓街、蘭杜街、李節街、機利臣街、聯發街、大王西街、大王東街、明仁里、皇后大道東、軍器廠街、分域街、莊士敦道、譚臣道、盧押道、謝斐道、駱克道、軒尼詩道 |
灣仔 | ![]() |
銅鑼灣 | ![]() ![]() |
天后、維園 | 天后廟道、英皇道、高士威道、興發街、維園道、歌頓道、威非路道、景明道、屈臣道、電氣道、帆船街、銀幕街、琉璃街、玻璃街、蜆殼街、水星街、木星街、麥連街、永興街、清風街、留仙街、皇龍道、金龍臺、新東方臺 |
大坑、掃桿埔 | 雲景道、怡景道、勵德邨道、大坑道、大坑徑、春暉道、春暉臺、宏豐臺、福群道、利群道、益群道、銅鑼灣徑、銅鑼灣道、蓮花宮東街、蓮花宮西街、蓮花街、書館街、禮賢街、禮賢里、重士街、第一巷、第二巷、華倫街、布朗街、安庶庇街、京街、施弼街、新村街、浣紗街、光明臺、摩頓臺、信德街、東院道、棉花路、嘉寧徑、大球場徑、加路連山道 |
跑馬地 | ![]() ![]() |
灣仔峽、渣甸山、 黃泥涌峽 |
司徒拔道、堅尼地道、寶雲道、寶雲徑、東山臺、肇輝臺、鳳凰臺、萬茂臺、灣仔峽道、中峽道、聶歌信山道、金馬麟山道、甘道、香港仔水塘道、布力徑、深水灣道、黃泥涌峽道、大潭水塘道、大坑道、白建時道、睦誠道、睦誠徑、布思道、軒德蓀道、祈禮士道、谷柏道、高士美道、包華士道、衛信道、裴樂士道、畢拉山徑、畢拉山道、金文泰道、ALTUS LINK、BLISS LINK、COLMO LINK |
![]() |
||
東區走廊 - 中環灣仔繞道* - 干諾道中(林士街天橋) - 干諾道西(干諾道西天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