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德邨道(Lai Tak Tsuen Road),位於港島灣仔區大坑,北始怡景道/勵德邨巴士總站出入口交界,經過勵潔樓、德全樓、勵德邨通道路口、邨榮樓,南接大坑道/福群道/利群道交界迴旋處、香港真光中學對開。迴旋處以西的大坑道9A號,乃香港佛教真言宗女居士林所在地,巴士站旁邊有一條名為「光明臺」的樓梯,通往山下浣紗街雍藝軒、浣紗街兒童遊樂場等地。
全長約350米的勵德邨道,乃單線雙程南北行道路。勵德邨現時人口約8000人,約40%人口是六十歲以上長者,最多居民使用蓮花宮東街至勵德邨道的樓梯往返港鐵 天后站。[1]
歷史[]
香港房屋協會1969年1月公布,將虎豹別墅旁的馬山寮屋區清拆,興建廉租屋邨,擬於1972年完工。然而,地盤平整工程受阻,加上建築期間發生山泥傾瀉,令全數8幢樓宇竣工時間延遲了3年。
勵德邨的名字,是表揚自1953年起擔任房屋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的前工務司鄔勵德。首座樓宇邨榮樓在1975年入伙,中巴23A線於8月11日由摩頓臺延長至新落成的屋邨。第二期勵潔樓和德全樓於1976年初相繼落成,中巴在5月3日開辦全新路線11A,以配合人口增長。
勵德邨巴士總站[]
早年往返勵德邨的巴士路線悉數停泊在勵德邨道兩旁,巴士駛至北行綫落客後,在勵德邨道近怡景道交界掉頭往南行綫上客站載客。由於勵德邨道路面狹窄,車長需要倒車才可掉頭。1983年1月20日一輛23A線巴士倒車時,失控撞毀路旁護欄後跌落百米高山崖。[2][3]。
這宗交通意外轟動全邨,居民多番要求政府盡早興建永久巴士總站,保障乘客安全。政府遂在1986年3月宣布,選址勵德邨道近怡景道交界處,即往日巴士掉頭處附近興建平行式月台巴士總站。新總站設有一個月台及兩個共長約 50 米之巴士停泊處,供巴士停泊及掉頭[4][5][6],於1989年4月28日啟用。
道路平面圖[]
勵德邨道平面圖(由北至南) | |||
---|---|---|---|
↑ 北行/往寶馬山 | 南行/往大坑道 ↓ | 位置簡介 | 備註 |
勵德邨巴士總站 | 勵德邨道與怡景道交界處以北 | ||
怡景道→ | |||
勵德邨德全樓 | 勵德邨勵潔樓 | 近勵德邨德全樓 | |
勵德邨邨內通道→ | |||
勵德邨邨榮樓 | 近勵德邨邨榮樓/勵德坊 | ||
←大坑道→/利群道↙/福群道↓ |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要求興建大坑蓮花宮公園旁連接勵德邨道升降機,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灣仔區議會屬下發展、規劃及交通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記錄,2016年4月19日
- ↑ 〈巴士飛墜百呎山崖 全車變成廢鐵 司機重傷送院〉,《大公報》,1983年1月21日。
- ↑ 〈中巴墮下百米山坡 全車毀爛司機重傷〉,《華僑日報》,1983年1月21日。
- ↑ 〈勵德邨道擬建巴士總站〉,《政府新聞公報》,1986年3月15日。
- ↑ 〈勵德邨道近怡景道建巴士總站〉,《華僑日報》,1986年3月16日,第8頁。
- ↑ 第2147號公告,《香港政府憲報》128卷第26期,1986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