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園山道(Lee Garden Road),位於港島灣仔區銅鑼灣,北始軒尼詩道近波斯富街,經過希慎廣場停車場入口、啓超道、羅素街、白沙道、富明街、蘭芳道路口、鳳鳴大廈,南達希慎道1號「希慎道壹號」,近禮頓道。
歷史[]
利園山,古名「鵝頭山」及「渣甸山」[1],以怡和洋行舊稱命名。香港開埠之初,由渣甸洋行連同東角大片地段一併購入。1923年,利希慎斥資380萬購下東角山,自此改稱「利園山」,隨後更在北面山頭發展大型遊樂場「利園」,後來遊樂場風潮減退而改作別用。
利氏家族與何東等家族在本港殖民地時代並列四大家族,家族經營的希慎興業前身為利希慎置業,是以首代地產富豪利希慎命名,為本港最早成立的發展商之一。五十年代,利銘澤執掌家業,進一步將利園山夷平發展地產,泥土被用作填海物料,成為維多利亞公園地基。與此同時,多條新街道相繼落成,其中利園山西側的一條街道名為「利園山道」,亦修建了希慎道(以紀念利希慎)、蘭芳道(以紀念利希慎元配黃蘭芳),又以故鄉四邑(即新寧、開平、新會、恩平)為名,闢建新寧道、開平道、新會道與恩平道。
利園山鏟平以後,利氏家族將部分所得土地分拆出售,並在轉讓契約中加入條款,規定擬建於該些土地上的建築物之設計及用途須先徵得該公司同意方可進行。該些限制亦適用於及後承接有關土地的承讓人,故承讓人亦須在發展前先徵得該公司就建築物之設計及用途方面的同意[2]。時至今日,希慎集團坐擁禮頓中心、希慎道一號、希慎廣場、利舞臺廣場、利園一至三期與五至六期等多幢物業,遂成為銅鑼灣大業主。
銅鑼灣行人專用區[]
2004年6月3日起,白沙道及介乎啓超道與白沙道之間的一段利園山道,實施部分時間行人專用區,介乎蘭芳道與富明街的一段利園山道行車方向由南行改為北行。[3]
自此,利園山道行車方向被蘭芳道一分為二,蘭芳道以南的利園山道屬南行,設有路邊停車灣供前往跑馬地、渣甸山的專綫小巴路線使用,車輛開出後左轉希慎道;蘭芳道以北一段利園山道則改為北行。
為有效改善銅鑼灣一帶交通情況,由2022年6月1日起,介乎啓超道至白沙道一段利園山道,在非行人專用區時段內由單程南行行車改為單程北行行車。除此以外,所有車輛將禁止在非行人專用區時段內從啓超道左轉往利園山道,而利園山道與羅素街交界部份行車路會收窄及劃上影線。[4]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利園山開發史,香港經濟日報,2014年10月15日
- ↑ 立法會四題:利園山土地,2011年4月13日
- ↑ 〈銅鑼灣白沙道及利園山道行人環境改善計劃〉[政府新聞公報]2004年6月2日。
- ↑ 〈銅鑼灣恩平道、蘭芳道、白沙道,啟超道及利園山道的交通安排〉[運輸署交通通告]2022年5月24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歷史,希慎集團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