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 01:25
Jurassic World: Dominion Dominates Fandom Wikis - The Loop
您喜歡這個影片嗎?
開啟音效
公主道(Princess Margaret Road),舊稱「楠道」(Nairn Road),位於九龍半島九龍城區何文田,北起窩打老道近聖約翰里,經過亞皆老街、登巴道、巴富街、接駁培正道的常興街/民豐徑、醫療輔助隊總部、忠民街、土木工程拓展署大樓、衛理道、治民街、中國石油何文田油站、紅磡繞道/康莊道路口,然後以橫跨加士居道的天橋,南達漆咸道南近暢運道/柯士甸道交界。
作為1號幹線重要組成路段,公主道全線採用三線雙程分隔道路設計,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是接駁海底隧道的主要幹道。
歷史[]
公主道於1949年落成時稱為「楠道」,因其附近種滿楠樹,當時楠道為短小的街道,只為現在路段十分之一,並未連接紅磡區。
1960年代,港英政府興建海底隧道,大加延長及擴闊楠道。瑪嘉烈公主1966年3月1日訪港,楠道因而改名「公主道」,並於3月18日獲刊憲命名,連接漆咸道/加士居道交界及窩打老道/亞皆老街交界。[1]
公主道天橋[]
七十年初,貫通窩打老道的公主道天橋啟用,是全港首條以預製預應力混凝土建造的天橋,乃雙線雙程中央不分隔道路。及後,工務司發現出現結構問題,經過多次修補,舊天橋遂於1986年1月6日拆卸重建。根據於6月為配合公主道天橋重建而實施的交通改道計劃,由九龍南部及港島前往太子道西的車輛須改經培正道、梭椏道、亞皆老街、嘉道理道。
經重建後的公主道天橋定於1989年3月10日通車,每邊增多一條行車線,局部增加了南北行方向的容車量,以應付因發展新界區而劇增的交通量;同時,舊天橋的三公噸總重量限制已撤銷。除此以外,所有車輛只可利用地面公主道北行及窩打老道前往太子道西。[2]
道路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九龍城區議會:有關九龍城區街道命名諮詢文件,地政總署九龍測量處,2018年7月11日
- ↑ 公主道天橋下月十日全面通車,政府新聞公報,1989年2月28日
相關條目[]
香港巴士大典條目:
公主道
外部連結[]
![]() |
||
香港仔海傍道 - 黃竹坑道 - 黃竹坑道天橋 - 黃竹坑道 - 香港仔隧道 - 黃泥涌峽天橋 - 堅拿道天橋 - 海底隧道 - 康莊道 - 公主道 - 窩打老道 - 獅子山隧道公路(包括獅子山隧道) - 沙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