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半島(Kowloon Peninsula),簡稱「九龍」,位於香港境內中心位置,與港島之間隔著維多利亞港遙遙相對。
作為本港港三大區域之一,現今九龍範圍南臨尖沙咀;西至荔枝角,東達油塘,北面以獅子山、大老山及飛鵝山為界,均與新界相連。
歷史[]
早期九龍,分為「英屬九龍」與「華界九龍」。英屬九龍源自1860年中英簽訂《北京條約》後,清政府將現界限街以南九龍半島割讓予英國,而華界九龍來自1898年英國強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段。
在香港歷史演變過程中,二十世紀的九龍,無論在經濟、運輸及社會的發展均十分吃重。在運輸方面, 廣州至香港的鐵路,便以尖沙咀為總站。許多人知道電車在香港島已行駛逾百年,卻不知道香港政府於1897年通過《電車法例》,授權九龍倉在九龍鋪設運貨的電車路軌。到了1910年代初,香港電車公司向政府申請在九龍提供電車服務,卻遭到否決。
1931年在九龍城落成的啟德機場,大大促進了香港航空運輸及旅遊業。政府在1937年將界限街以北、獅子山以南地區劃為「新九龍」,由東至西分為九龍城、九龍塘、深水埗及荔枝角四區,進行都市化發展。
1950年代獅子山下的黃大仙與不遠處的觀塘,反映了香港居民典型生活狀況。到1960年代,觀塘、深水埗、大角咀及長沙灣,工業大廈林立,設有紡織、製衣、五金等工廠,為香港工業發展作出不少貢獻。
西九龍交通控制系統於1977年3月開始運作,到1979年控制的交通燈號達 114 座。控制中心操作員可控制個別或多組交通燈號,但操作員在控制燈號時,須先要獲悉各道路交匯處最新交通情況資訊。有鑑於此,當局於1979年3月招標安裝一套用以監察交通情況的閉路電視系統,讓操作人員透過控制中心螢光幕實時觀察到交通情形,以便更有效處理區內難以預料的交通情況。[1]
行政區劃[]
九龍半島行政分區 | |||
---|---|---|---|
區域名稱 | 涵蓋地區 | 佔地面積 | |
油尖旺區 | 尖沙咀、油麻地、旺角、大角咀 | 6.55平方公里 | |
深水埗區 | 昂船洲、荔枝角、長沙灣、深水埗、石硤尾、又一村 | 9.48平方公里 | |
九龍城區 | 紅磡、土瓜灣、何文田、九龍塘、九龍城、啟德 | 9.97平方公里 | |
黃大仙區 | 橫頭磡、黃大仙、慈雲山、鑽石山、新蒲崗、牛池灣 | 9.36平方公里 | |
觀塘區 | 佐敦谷、牛頭角、九龍灣、觀塘、秀茂坪、安達臣、藍田、茶果嶺、油塘 | 11.05平方公里 |
九龍與新界劃分[]
官方對九龍的定義僅限於九龍城區、觀塘區、深水埗區、黃大仙區及油尖旺區五區,由於九龍位於整個香港的中心、佔盡地利等因素,因此有商家喜將之以外的地方亦稱位於九龍區,如接近九龍的新界地方,包括新界東的將軍澳及新界西的葵涌等地。
早期例子包括無線電視昔日總部電視城以及香港科技大學,同樣位於新界西貢區清水灣半島,但地址均使用「九龍清水灣」;合和集團位於新界荃灣的酒店,過往曾一度名為「九龍悅來酒店」;甚至遠至新界屯門的香港黃金海岸,地址被稱為「九龍青山灣青山公路1號」。
2006年,長實集團位於新界葵涌的樓盤雍雅軒,由於在電視廣告宣傳其處於九龍區,因而被廣播事務管理局發出勸喻,指廣告誤導及不正確。不過,於2008年落成、同樣位於葵涌的新鴻基地產商廈項目,卻被命名為九龍貿易中心,更以「九龍西商業新據點」自居。
2009年,位於新界將軍澳寶琳的大型商場新都城在宣傳板上以「東九龍最大購物中心」自居,由於寶琳實際上是位於新界西貢區,因此遭到真正為東九龍區最大的購物商場——位於九龍灣的MegaBox去信表示不滿,後來新都城刪去有關字眼,事件不了了之。
2011年,將軍澳市中心天晉旁的酒店項目命名香港九龍東皇冠假日酒店及香港九龍東智選假日酒店,它們均位於新界區,不過卻以「九龍東」命名,引起了公眾和網上討論區的地區爭議,要求地產商改名。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工務署裝電視系統 助疏導西九龍交通,政府新聞公報,1979年3月16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1954年九龍半島地圖撮錄,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
- 地政總署測繪處:香港地理資料
行政分區 | |
---|---|
香港島 | 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
九龍 | 九龍東:觀塘區、黃大仙區 |
新界 | 新界東:西貢區、沙田區、大埔區、北區 |